全校师生:
近期,国内部分高校接连发生数据泄露及网络诈骗事件,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为学校的数据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根据新闻报道,有高校因网站公示信息中包含未脱敏的个人敏感信息,存在重大泄露风险而被通报;更有高校因未落实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数万条师生个人信息被非法售卖,最终被处以80万元人民币的重罚,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处罚。此外,针对高校师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如清华大学教授遭遇“联合国”邮件诈骗,有高校学生因连接恶意Wi-Fi导致账号被盗等,这些都对我们的数据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 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1.加强源头管控:各二级单位在网站、公众号、通知公告栏等平台发布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稿、公示公告、各类附件、图片等)时,必须对涉及的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严格的脱敏处理。
2.明确脱敏标准:所有发布的个人敏感信息参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理:
(1)身份证号:保留前3位和后2位,中间用“*”代替。
(2)手机号:保留前3位和后4位,中间4位用“*”代替。
(3)学号/教工号: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关键识别位,其余用“*”代替。
(4)姓名:2字姓名保留首字;3字及以上姓名保留首尾字,中间用“*”代替。
(5)银行卡号、家庭住址、邮箱等其他敏感信息,原则上不予公开,确需公开的必须进行严格脱敏处理。
3.强化三级审核:所有上网信息必须严格执行“起草人自查 → 部门负责人初审 → 分管领导终审”的三级审核发布流程,确保万无一失。各二级单位要立即开展存量信息自查工作,对已发布信息中存在的敏感信息进行清理。
二、 提升个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警惕各类网络诈骗
全体师生应深刻认识到当前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切实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诈骗识别能力:
1.警惕钓鱼邮件/短信:对于来源不明或自称官方机构(如联合国、政府部门、学校职能部门等)的邮件和短信,尤其是涉及“领取补贴”、“账号升级”、“信息登记”等内容的,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点击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不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密码等关键信息。
2.慎用公共Wi-Fi:在校园及周边区域,注意甄别公共Wi-Fi的真伪,不连接来历不明的“免费Wi-Fi”,以防账号密码等信息被窃取。
3.防范虚假网站与二维码:不轻易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在访问网站特别是需要输入个人信息的网站时,请务必核实其官方域名,谨防进入与正规网站高度相似的“克隆”网站。
4.保护社交媒体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所谓“熟人”的借款、索要信息等请求。
数据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各二级单位要立即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学校将不定期对各单位网站及信息发布情况进行抽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责。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校园信息安全的坚固防线。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2025年8月29日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