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准大学生们,首先祝贺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在你们满怀期待准备大学生活的同时,有一门“隐形课程”必须提前学习——网络安全。近年来,针对大学新生的网络诈骗、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许多同学还未踏入校园,就已经掉入骗局。今天这堂课,就是帮助你们提前识别风险,安全入学!
1. 警惕“虚假录取通知书”骗局
真实案例:某考生收到“高校招生办”电话,称其录取资格需“验证”,要求支付保证金,结果被骗数万元。
如何防范:
录取信息以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和学校官方通知为准,学校招生官网https://zsc.cqcst.edu.cn/或http://zs.cqcst.edu.cn:12616/aspx/cq/stulogin.aspx,同时学校官网发布的智慧招生大数据服务平台学生端扫描小程序测试版。
不轻信“内部补录”“特殊渠道”等话术,高校不会索要“保证金”“手续费”。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先通过学校官网或招生办电话核实真伪。
2. 小心“新生群”里的诈骗陷阱
真实案例:某新生加入“XX大学2024级新生群”后,被冒充“学长”的人以“代缴学费”“内部低价购教材”为由骗走钱财。同时通过发送文件包含木马,窃取个人信息。
如何防范:
只加入学校官方公布的QQ群、微信群(如学院官网、招生办公众号发布的群)。切勿相信其它出学姐、学长建立的群,发送的相关文件。
不轻信群内“代缴费”“低价代购”等信息,学费务必通过学校官方渠道缴纳。
不随意添加陌生“学长学姐”,谨防“热心帮忙”背后的骗局。
不随意添加接收陌生文件,谨防“热心攻略”背后的黑手。
3. 提防“助学贷款/助学金”诈骗
真实案例:骗子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由,要求新生提供银行卡信息,最终盗刷资金。
如何防范:
助学金、助学贷款政策以学校或教育局官方通知为准。
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的行为都是诈骗!
如接到类似电话,先挂断,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4. 保护个人信息,防止被冒用
真实案例:某新生在社交平台晒录取通知书,未打码个人信息,结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办理贷款。
如何防范:
不随意公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学生证等含个人信息的文件。
不随意填写非官方的“新生信息登记表”,谨防信息被倒卖。
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物品,丢弃前先撕毁或涂抹关键信息。
5. 谨防“兼职刷单”“校园贷”陷阱
真实案例:某新生入学前想赚零花钱,参与“高薪兼职刷单”,结果被骗走押金,甚至背上网络贷款。
如何防范:
所有要求“先交钱”的兼职都是骗局!
远离“校园贷”“分期购”等套路,理性消费,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找兼职请通过学校勤工助学中心或正规平台。
6. 手机、电脑安全防护不能少
真实案例:某新生点击“查看录取详情”的陌生链接,导致手机中木马病毒,支付账户被盗。
如何防范:
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
安装正规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
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开启指纹/人脸验证,避免被盗刷。
7. 遇到诈骗怎么办?
如果不幸被骗,请立即:
1. 保留证据(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
2. 冻结账户(拨打银行/支付平台客服电话)。
3. 报警(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
总结:安全入学必备清单
■ 录取信息 → 只信官方渠道
■ 新生群 → 只加学校官方群
■ 助学金/贷款 → 不透露银行卡密码
■ 个人信息 → 不随意公开
■ 兼职/赚钱 → 警惕“先交钱”套路
■ 电子设备 → 不点陌生链接,安装安全软件
大学是梦想的起点,不要让网络诈骗成为绊脚石。提前做好防范,才能安心开启校园生活!
转发给身边的准大学生,让更多人远离骗局!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